都说买卖不成仁义在,但是买卖成了钱没给怎么办?别着急,法院帮你解决。
近日,沿江人民法院成功化解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被告张某某由于缺少资金,找到原告孙某某承包经营的生产资料经销站赊购农用物资,由张某某丈夫徐某某在两份生产资料经销站供货(销售)协议上签字,后孙某某多次索要欠款无果,遂将张某某诉讼至法院。
沿江人民法院法官接案后,多方打听张某某的具体住址和联系电话,及时发函协查,终于找到了被告张某某准确的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详细了解了案情,并向张某某邮寄了相关法律文书。由于该案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且被告张某某与其丈夫徐某某早已离婚多年,双方也为此事发生了不愉快,所以调解陷入僵局。但是法官没有轻言放弃,多次通过打电话、发微信等方式做双方的工作,并通过微信视频的方式将两份生产资料经销站供货(销售)协议照片传给被告张某某,虽然张某某对其中一份协议上的签字有异议,但是对两次赊购农用物资确认无异。法官耐心细致地做被告张某某的工作,向其说明虽然签字的人是其前夫,但是赊购物资毕竟是被其所用,且事情发生在他们婚姻存续期间,当时得利的也是其本人,经过沟通,最终被告张某某同意一次性将欠款给付到位,双方达成调解协议。
群众利益无小事,司法为民在心中。沿江人民法院始终坚持公正执法,司法为民,把“案结事了”作为办案的最终目标,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