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之匠心筑梦篇 | 诺敏河法院郭兆林:守正创新的法律“工匠”

发布时间:2022-09-30 10:41:56



编者按

“能力作风建设年”和“创先争优年”活动开展以来,林区两级法院坚持“精细精进、杜绝跑粗”导向,弘扬“工匠精神”,全面落实“五细”要求,认真开展“三治一创”活动和“机关工匠”评选活动,倡导在精细中出彩,涌现出一大批机关工匠。他们,认真负责,精益求精;他们执着专一,苦干实干;他们坚守初心,工作“走心”;他们,只争朝夕,勇创一流。

为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充分发挥正向引领激励作用,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业绩向党的二十大献礼,即日起,林区中院在微信公众号设置“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话题,对能力作风建设成果进行系列报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系列报道之匠心筑梦篇第四期:诺敏河法院郭兆林:守正创新的法律“工匠”



郭兆林,诺敏河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很多人听到刑事法官,总会感到敬畏和冷酷,因为刑事案件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利器”,掌“生杀大权”和“人身自由”。但是当你接触到他,尤其是与他工作有交流的时候,你只会感受到法律的公正和他对法律事业的执着追求。

慎思笃行,审判工作中的一颗螺丝钉

郭兆林同志自1993年到法院工作以来,先后在民事审判庭、刑事审判庭工作,他经手的每一起案件,尤其是刑事案件,无论案件大小,难易,没有一个被告人说他判错了,要上诉上访。如何确保工作没有遗憾?答案是他把一本卷宗从薄看到厚,又从厚看到薄,把证据反复仔细核实,把审理报告一遍又一遍的修改,把判决逐字逐句的分析研判,才能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罪刑相适应。他玩笑般的说自己就是法院工作的一颗螺丝钉,普普通通,但坚固可靠,他说只有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把案件办成铁案,才能对得起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要想把案件办成铁案,除了认真仔细对待案件,还需要广博的知识。他在忙于工作的同时,不断加强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抓住一切机会汲取各种知识。他常说,刑事审判责任重大,国家的政策方向,新的法规出台,一定要尽快学习消化,理解国家政策方针,贯彻在审判工作中,用新的知识指导审判,才是对被告人负责,对法律负责。坚持政治学习之余,他时常温顾现有法律知识,对新发布的司法解释、法律修改内容及时学习领会,深入钻研法律理论,指导实践工作。正是他这样的特点,让单位年轻人在有法律问题时,总是第一时间去他那里交流探讨,他也毫不吝啬的将自己的想法与之沟通,确保能有效解决问题。在他的带领下,刑事审判庭干警积极学习,形成了良好的“比学赶超”氛围。

勇挑重担,扫黑除恶工作中的一名尖兵

2019年,林区法院体制改革,因工作需要,他接受调派来到了新成立的诺敏河人民法院,承办被告人杨某某等恶势力犯罪案件,该案涉案被告人25人,违法犯罪时间跨度近10年之久,案情错综复杂。为能全面吃透案情,在法定时间内结案,他与合议庭成员、书记员一道,“5+2、白+黑”数周不曾休息,加班加点阅卷,反复研判案情、梳理证据,同时又与各相关部门协同制订出缜密的庭审方案,保障了庭审活动的顺利进行。庭审后,经多次合议,制作了9万余字的审理报告,并制作了犯罪架构图、量刑一览表、财产处置表等数字化材料,直观反映案件情况。最后又制作了7万5千余字的判决书,对各被告人作出了罚当其罪的判决。

2020年,他再次受命承办了被告人徐某某等恶势力犯罪集团案。该起案件系指定管辖案件,涉案被告人21人,指控罪名多、犯罪时间跨度长,社会影响面大、关注度高。怀着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他提前介入案件,与公安、检察机关探讨案情,对案件的侦办、取证、公诉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案件受理后,他与各位战友一道再度鏖战,完成了对该案的圆满审判,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做出了积极贡献。


求索不止,攻坚克难中的一声冲锋号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司法改革过程中,有很多观念、做法都需要在实际工作中去沟通、协调,最后求得公检法的和谐统一。他在将审判工作做好、做细的同时积极转变观念,主动与党委、公安和检察等机关保持了有效对接。尤其是“四院合一”后,因辖区战线较长,他与全庭干警共同商讨,创新工作方式,向院党组提议成立了“巡回办案组”,对案犯不宜长途押解的案件,由“巡回办案组”到各派出法庭就地开庭审理,既方便了诉讼,又节省了司法资源。

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升审判工作效率是他工作中一直追求的主题。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为刑事审判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尤其是法院辖区面积较大,被告人所在位置较为分散,羁押部门对在押被告人进出看守所也有一定限制,对刑事法律文书的送达、开庭审判影响很大。线上庭审设备系统的安装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但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疫情防控是大事,审判工作是本职。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他积极与公安、检察机关沟通协调,根据庭审实际工作需要,为辖区看守所添置了桌椅、电子设备等物品,使线上庭审得到了充分保障。同时,他带领刑事审判庭工作人员,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况下,率先使用“云庭审”方式,线上开庭,零接触送达材料,既保证了疫情防控的需求,也完成了审判工作。

廉洁自律,甘于寂寞的一片清净

在办案过程中,难免会有外来因素的干扰和威胁。曾有被告人恶狠狠地对他说:“轻着点判,不然出来我会找你”;也有些服刑后的被告人在某些场合遇见时对他说:“不就是你判的我吗?咱们走着瞧!”每每遇到这样的事情,他都会义正言辞地告诉他们:如果我违反法律对你判刑,就是在坑你,也是在害我,你触犯了法律,就应当承担责任。在个别案件承办中也有过熟人说情,但他深知,他必须忠诚于法律,更不能滥用权利。所以都回复了“不行”或“不能”,形成了他朋友圈清明、生活圈清净、工作圈清廉的特点。而他享受这种寂寞和孤独,他总是告诫自己:绝不能徇私情而枉法,畏威胁而失正道。坚守司法初心,践行司法承诺是他对法律庄严的承诺。  


 燃烧自己,长埋心里的一点愧疚



脱下法服,离开审判席,他也是一个丈夫、一个父亲、一个普通人,面临威胁他也担心过家人,但却从未言说。因为他深知,既然选择了法官这一职业,就应该担当。如今,因工作需要,他与家人分离两地,女儿即将面临高考,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人生的关键时刻,而他却不能常陪伴在孩子身边,只能抽时间通过电话鼓励她、支持她,给她加油。缺少对家人的陪伴,这是他压在心底的遗憾和愧疚。在他的影响下,妻子以有他这样的丈夫为荣,孩子以父亲为榜样,自信乐观,自律自强,不仅不埋怨爸爸,反而时常嘱咐父亲照顾好身体。

女儿时常这样嘱咐,也是因为他有“前科”。因为工作原因,吃饭不及时、熬夜加班等情况已经是他工作中的“标配”,爱人和孩子劝也劝不住,只能尽力去照顾他。在2019年,正值杨某某涉恶案件办理过程中,他被查出患有严重的胰腺结石,医生建议尽快做手术,可当时涉恶案件正进行到关键时期,撂下了,将会严重影响案件的审理进程,甚至关系到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在本辖区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所以他瞒着妻子跟医生商量,决定先靠药物维持一段时间,延期手术。就这样他带着病痛和感染的风险,完成了判决。当家人知道他当时病情的严峻时,其后怕程度可想而知。


多年来,他的精业和敬业,被广泛认可。他曾荣获“全区优秀法官”、“全区优秀办案标兵”、“政法工作先进个人”、“省扫黑除恶先进个人”等诸多荣誉称号。而对他自己来说,荣誉是用来“压箱底”的。他秉承“求索之路不悔,向道之心不移”的精神,精益求精,守正创新,不惟私、不惟权、不惟情,只惟公、只惟法、只惟民,用铁一般的信念和担当去筑忠诚、明法纪、扬正气。






责任编辑:解雪莹    

文章出处:队伍建设处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