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载“坚冰”九十天消融

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成功化解一起三十年信访积案

  发布时间:2012-05-11 09:55:29


    78岁的徐广发老人手握着期盼三十年的一纸判决书满心欢喜、感慨万千。三十年来,为了给黄泉之下的儿子讨个公道,他不停地上访告状,2011年12月16日,在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法官的倾情调解下,这起曾经在柴河林区轰动一时的重大刑事案件得到了圆满解决,徐广发老人从此不再上访,不再纠结过去的恩怨,平静地安享晚年生活。

    1982年10月15日,徐广发与邻居孙某因宅基地一事发生口角,引起两家人互相殴斗,在这起冲突中徐广发老人的儿子和弟弟一死一重伤,此案在当地影响较大。1984年7月,此案经海林县人民法院审理,以故意伤害致死罪判处被告人孙某之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另一被告人孙某某有期徒刑五年。二被告人不服,向牡丹江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二审法院裁定撤销判决,发回重审。在此之后,二被告人分别于1986年2月、5月被取保候审,直到2011年9月前,该案一直没有得到妥善处理。在此期间,徐广发老人不停地上访告状,一度成为柴河林业局的上访“专业户”。2010年12月,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决定此案由黑龙江省柴河林区人民检察院和黑龙江省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按法定程序办理。

    2011年9月16日,柴河林区基层法院受理此案后,主审法官刘长波意识到该案社会影响较大,原被告双方积怨深重,如处理不当,势必造成徐广发老人的再次上访。如何化解两家矛盾,实现息诉罢访是摆在主审法官刘长波面前的一道难题。考虑到案件发生在29年前这一特殊情况,而且二被告在取保候审期间无违法犯罪记录,近三十年的思想改造,二被告对过去的行为有了深刻的悔悟。如果双方能够就民事赔偿达成意见,被告方积极赔偿并真诚道歉,取得受害方家属的谅解,就可以彻底地化解矛盾。

    沿着这一思路,刘长波想到必须先做好徐广发老人的思想工作。徐广发老人因案件长期得不到公正处理,对法官缺乏信任感。揣摩到老人的心理,刘长波就主动约谈徐广发老人,与老人促膝谈心、闲唠家常,在不经意地谈话中做老人的安抚工作。老人走的时候,他总是细心地搀扶着老人直到把老人送到路口他才返回。刘长波的平易近人和悉心关爱打消了老人的顾虑,慢慢地老人的思想和态度发生了转变,眼前的这位年轻法官重新点燃了他要“讨个说法”的信心和希望。

    刘长波看到老人的态度缓和,便趁热打铁,想方设法促成双方和解。他多次到徐广发老人家中征求老人及其他亲属的意见,融情入理地为他们释法解疑,分析成弊利害。另一方面又积极做被告方亲属的工作,用“手足之情”感化他们积极为被告人垫付赔偿款,最终促成了被害人家属的谅解,愿意与被告方冰释前嫌。刘长波抓住“战机”,集中精力与原被告双方商定赔偿数额。通过刘长波的不懈努力,孙徐两家最终达成了民事赔偿和解协议:由孙家一次性支付给徐家各项赔偿款共计20.7万元,被害人家属服判息诉。至此,这起久拖不结、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严重刑事案件终于划上了“休止符”,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王 亮    

文章出处:柴河林区基层法院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