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把这个任务交给我,感到很荣幸!讲述身边优秀党员的故事,不仅是了解先进、学习先进的过程,而且更是一个感悟的过程。今天我要介绍的这个人,他有模特的颜值,号称中院首席男模;他有群众工作的特殊功力,上访当事人把他当朋友;他有消防员的本领,同行称他为“灭火队长”;然而他最最具有的是对工作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精神。
他是个低调的人。要不是为了这次演讲收集资料,我还真不了解他曾经获得这么多荣誉。自从2011年10月担任中院信访办负责人以来,信访办每年都获得全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集体。他个人先后获得2012、2014年全省法院涉诉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森工总局优秀信访干部;2014年中央巡视组在黑龙江省巡视期间全省森工系统信访工作先进个人;2013、2014年因信访工作表现突出,两次荣记中院三等功;2015年获全省森工林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下面通过视频来认识他。
(播放视频)
是的,他就是李冬平。
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浸透着辛勤的汗水和努力。在工作中:
他是个有担当的人。大家都知道,涉诉信访工作因为涉及利益广泛、当事人众多、法律关系复杂,被大家认为是法院工作中最难以进行的,许多法官宁愿多办几个案件,也不愿意接触涉诉信访这项工作。但是李冬平却迎难而上,勇挑重担,2011年10月竞聘并担任中院信访办负责人,并忠实履职。对于上访当事人,他总能笑脸相迎,耐心听取上访人意见,给上访人发泄的机会,认真向他们做解答。来访的人员特别是从北京或沈阳劝回的上访人,几乎都要求他接待。他从不回避,也不简单分流到责任部门。当上访人在哈市的信访接待单位滞留或缠访闹访时,每次接到接待单位要求处置的电话,他都立刻赶赴,妥善处理。总局信访处的王玉华处长、政法委冯维龙处长幽默地称他为“灭火队长”。
他是个讲求效率的人。在现代社会中,不讲效率,就要落后。李冬平工作起来讲求效率是有目共睹的。通北一起当事人常年上访的信访案件,牵扯到在职干部,影响非常不好。当事人的姐姐代表当事人多次进京到省到总局举牌上访。他发现这起案件之所以长期未得到解决,是因为息访工作总是停留在就事论事,而真正的利害关系人始终没有露面,再这么久拖不决下去,当事人怨气越来越大,问题越来越难以解决。他及时把自己的想法向领导汇报,又千方百计通过朋友找到了与本案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他先后同刘庆林副院长、吕元恒专委到通北共达10余次,曾经同边策冒雨开车上山找当事人,曾经在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周六下午,在中院,和吕元恒专委约当事人谈话,从下午1点一直谈到天黑。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2015年2月该案连同当事人的另一起关联案件一同息诉罢访。
他是个非常拼的人。由于长期超负荷工作,虽然在同事们眼里他保持着模特身材,却有严重的腰病和鼻炎,不能长时间站、坐及负重。每次进京工作,要坐十几个小时的汽车;在北京一线排查每天最少6小时,靠伤痛膏克服病痛。因工作压力和水土不服,每次进京20多天接访,干警几乎都要生病,他是最为严重的一个,长时间咳嗽,并伴随着鼻炎复发,但他仍然坚持接待上访人,常常是口干舌燥,嗓音撕哑,无怨无悔。最重的一次症状持续两个月,回哈后诊断为变异性哮喘,住院点滴两周后才有所好转。
他是个有强烈合作意识的人。在行政庭审判力量不足的情况下,2015年他开始配合行政庭合议案件。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对行政案件的调解我是有自己的看法的。我认为在事实清楚、责任明确的基础上,讲清利弊,当事人是否同意调解自己决定,速战速决。而长期的信访工作经验,使他深知信访给法院、当事人乃至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所以他非常注重协调化解工作。他常说的一句话是“死马当活马医”。在我们都已放弃调解的时候,他还是坚持再试试,再找当事人谈一次。经常是送达文书时,他还叮嘱我们再做做调解工作,看看能不能调成。在他的积极努力和带动下,2015年中院行政庭经调解当事人主动撤诉的案件6件,占结案数的37.5%,是历史最高水平。在他身上真应了那句话:别在意那些说不可能的人,那只是他们的选择,而不是你的现实。
在院党组和其他部门的支持下,五年来他接待各类上访人1200多人次,处理后息访117件。林区法院的案访比也由2011年的39:1提高到2015年的150:1,特别是十八大期间林区法院首次实现全国重大活动期间信访零登记,受到省法院和总局党委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这就是低调、担当、高效、非常拼的优秀共产党员李冬平,一直坚持,不放弃!
以旁观者的视角讲述身边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我要为这种方式点赞。它可以使你留心他人的工作,换位思考,体会别人在工作中的付出与艰辛。他们没有轰轰烈烈的丰功伟绩,有的只是把心沉下来,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努力做事,为推动林区法院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平凡中孕育着不平凡。李冬平做到了,相信你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