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河林区基层法院:法庭开进养老院 巧化纠纷保亲情

发布时间:2017-03-30 14:01:05





    近日,柴河林区基层法院的法官们将庭审现场搬到了养老院里。一起借贷案件的被告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且做过手术腿脚不便,承办案件的法官考虑到老人的实际情况,决定将法庭开在养老院里。法官们对养老院里的学习室进行了简单整理,自带了速录的笔记本、打印机,将国徽高悬起来,庭审工作准备妥当。

庭审现场,坐在被告席的董大爷气愤地看着对面原告席坐着的郑某,一言不发。郑某试图跟董大爷说话,董大爷却不予理睬。看似关系冷到冰点的两人,却是曾经关系亲密的叔侄,如今对簿公堂是因为28000元的借贷纠纷。

    事情发生在2015年,董大爷因为治病没有钱,向关系亲近的外甥郑某借款28000元,郑某二话不说将钱送到董大爷的病床前。董大爷给郑某出具了借据一份,双方约定在2016年8月末偿还。董大爷术后需要长期吃药,又因为没有老伴和儿女,于是住进了养老院。老人的退休工资在购买药物和付完养老院的费用后所剩无几,答应偿还郑某的钱款便一直拖欠着。郑某碍于家人的催促,无奈之下将董大爷告上法庭,要求董大爷偿还钱款。

    承办案件的法官从有利于亲情修复和化解矛盾的角度出发,耐心地做起调解工作。承办法官先是劝解董大爷,安抚董大爷激动的情绪,向其表明郑某起诉董大爷的原委和无奈,通过亲情感化取得董大爷对郑某的谅解。同时,法官也向郑某告知了董大爷的现状和退休工资收支情况,希望郑某可以从对老人关怀的角度,酌情考虑还款事宜。经悉心调解,董大爷和郑某达成协议,董大爷将于月末偿还郑某借款28000元。

    庭审结束时,郑某主动搀扶起腿脚不便的董大爷,董大爷也握住了郑某的手。一起由借贷引起的纠纷得以化解,法官的耐心调解也促成了叔侄二人亲情的回归。

 

 

关闭窗口